企业动态

超级拖拉机Ⅰ号:5G应用我先练练手

发布时间:2019-11-28 文章来源:中国一拖

  11月7日,随着远程控制中心指令下达,正在上海市崇明区万禾有机农场待命的“超级拖拉机Ⅰ号”无人驾驶收割机驶入金色稻田,执行自动路线规划、拐弯、避障等一系列复杂动作,娴熟高效完成稻田收割工作。这是国内首个“5G+智慧农机”实际应用演示的场景,演示所在区域已率先实现5G信号全覆盖。 

  “超级拖拉机Ⅰ号” 是一款以锂电池为能量来源的中马力拖拉机,具有能耗成本低、无怠速损耗、能源利用率高、噪音小、振动小等特点。整机由无人驾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中置电机及驱动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五大核心系统构成,产品外观采用流线型仿生设计,通过电驱动底盘设计等技术,达到整车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及处理、机具控制、能量管理等目的,并可实现恒耕深、恒牵引力作业。 

  “超级拖拉机1号”通过高精度农业地图的路径规划以及农机无人驾驶操作系统,可实现车身360度障碍物检测与避障、路径跟踪以及农具操作等功能,可远程一人对多机操控与管理。产品载荷可实现本地及云平台收集,实时获取产品运行数据,通过积累的农机运行状态与数据,为新一代农机系统迭代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超级拖拉机1号”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并且汇聚了多方智慧成果,由中科晶上提供整机系统方案和卫星通信等核心技术,中科院微电子所提供无人驾驶技术,中科院合肥物质院提供传感器,中国一拖提供拖拉机车架、换挡等技术和应用场景数据等。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围绕我国农机装备领域的重大需求,建设研发设计平台、中试验证基地、推广应用与成果孵化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实现农机装备及其制造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孵化,建立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产业化连接的桥梁,形成人才集聚—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完整协同发展。目前,已在农机装备核心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农业机器人、农机大数据平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关专家表示,农业机械从研发到技术到产品到产值,这条链太长,企业想要产品,科研人员则擅长出专利,交流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如今,在一个大平台下,科研人员只负责提供专利,签署技术买卖协议,再根据需求去委托开发。在我国农机芯片和操作系统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大背景下,2018年,国内首款智能农机定制芯片——“神农1号”,以及被喻为拖拉机“安卓系统”的“珊瑚”操作系统等应运而生。 

  以前人们都说,懂芯片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芯片。但如今,“超级拖拉机1号”的成功问世打破了这一“魔咒”。专家表示,如今,我们要建立中国人自主可控的农机创新体系,用核心技术摆脱农机产业低附加值的窘境。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