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学习身边好榜样 提质增效做贡献——生产制造中心母线间班组长徐东来的“小算盘”

发布时间:2016-09-30 文章来源:天津电气院

  在天津电气院生产制造中心,有这样一位精于“算计”的老班组长,他变废为宝,回收原材料,他就是徐东来。黝黑的皮肤、微卷的短发、爽朗的笑声是他的标志性特征。 

  徐师傅参加工作已有37年之久,他几乎做过机加工类的所有工种:车、铣、刨、磨、钳。而今,他所带领的班组主要担负电气院母排的加工、折弯,以及装备返修维护等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他时时刻刻用自己行动作出表率,做提质增效的践行者。今年4月份,徐师傅接到任务,需要加工制作536块10*80*40mm的铜牌,本来只需要对10*80*6000mm的原料进行切割即可,但这时徐师傅想起还有小块铜牌生产余料可满足加工需求,便同他的班组加班加点筛选废料,针对每块重新制作加工工艺,最后成功为车间节省铜原料1.54吨,共计约人民币63140元,同时缩减了调用原材料的时间,为急、难、多的重任务项目争取到了进度缓冲。 

  徐师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余料呢?我们发现,徐师傅及其班组在日常作业中,都有意识的把大大小小的料头集中分类存放起来,在回收柜体上拆解的母排废品,在他眼里也是一根一根的“原材料”,用徐师傅的话说:“料头、废品我加工起来虽然费些劲儿,但是节省下来的确是一根一根看得见的原料。” 

  日前,徐师傅与制造中心技术部刘援师傅又在一起经过试验解决了母排折弯有压痕的问题,经过改善,提高了母排外观质量,谁能想到仅仅是用了一张纸。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和工效。提起这个,徐师傅很是自豪,把活干的漂亮,心情就会好,产品拿出来很有面子。 

  小事情透出大智慧,不拘泥于传统,从细节突破创新,徐师傅就是这样一个立足本岗,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加上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前行在一线工作道路的老师傅。我们应当以他为学习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寻改善机会,亲身付诸实践,为降本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