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劳模段华荣:从普通焊工到教授级高工,今天内幕全曝光

发布时间:2016-05-27 文章来源:中国一拖

  

  掐指算算,不知不觉,我已经在中国一拖工作了38年,但总觉得历历往事似乎就在昨天。 

  1978年12月,我进入中国一拖铸钢分厂清理车间工作,做了一名铸钢件夹渣清理后的焊补电焊工。如今,我已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这些年共发表科技论文83篇,编撰发行6本专著合计137万多字,本人获授权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项。本人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项目已有10项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本人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项目已有数十项获得不同层级的科技进步奖。 

  2011年,我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荣誉。2014年,我有幸被列为洛阳市自建国以来299名《洛阳科技之星》中的一员。2009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中国一拖“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另外,我还是中国一拖一级专家、洛阳市优秀专家。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光荣。 

  18岁那年,我到宜阳县插队落户做“知青”。 从那时起,我就懂得一个道理:学习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捷径。从那时起,我就没有放弃过学习。当“知青”期间,我曾作为优秀知青代表参加洛阳地区知识青年代表大会。结束“知青”生涯前,23岁的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7月,我考入第一拖拉机厂“拖拉机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脱产学习三年,获大专学历,后被分配到一拖工艺处机床科从事“组合机床及专用设备”的设计工作。1988年7月我拿到“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学历证书,1990年拿到“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学识水平资格证书”;199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并从事了数年兼职律师工作,案件涉及经济、民事、刑事、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为我后来在知识产权方面拓展工作积累了资源。1993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工业工程,主考院校郑州工业大学(现并入郑州大学),于1997年6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那年我已经41岁。 

  我喜欢工作、学习,尤其是“边工作、边学习”,这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我给大家举个小例子,这也是我跨专业学习的一项成果。 

  随着制造业发展,业内对清洗工序越来越重视,水基金属清洗技术成为机械加工业的关键技术,也是我们实践中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为此,从2006年起,我就十分关注国内清洗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一拖在清洗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技术涉及知识很多,我自费购买了许多书籍,针对一拖的清洗剂使用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调研,并撰写了“一拖清洗剂供应厂家调研报告”。随后,我在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层面立项并主持实施了“水基金属清洗剂质量评定及应用性研究”课题,填补公司在该方面的严重空缺,该项目2011年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并制定、颁布实施了14个涉及清洗剂的企业标准,还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该项目2013年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2014年获中国机械制造工艺科技成果二等奖。 

  除此之外,我还先后参与完成了柴油机缸套孔多功能专用压床的研制、节能环保性桥式多行程热风循环烘干炉研制应用、吸屑新工艺及电动翻转真空负压吸屑装置的研究应用、程控称量在线检控随流孕育装置及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壳体类零件清洗工艺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 

  几十年间,正是靠着努力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才从一名普通工人,历经“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步步地往前走。2011年,终于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那年我已经55岁。 

  生活充满惊喜,也充满意外。2009年3月,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被确诊患有鼻咽癌。病房里,我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孩子还没有成家,房子还没有买,工作中承担的项目处于攻关阶段。怎么办,怎么办? 

  但后来我想通了,既然命运以这种方式找到了我,我就应该积极应对,担惊受怕是没有用的,我要调整好心态,计划好自己的生活。 

  再一次,“学习”这个习惯或者说能力帮到了我。我开始边治病、边工作、边学习,转移患癌的注意力,摆脱病魔,与时间赛跑。 

  当时我还承担着“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触下线设备”、“大型有芯工频感应电炉技术改进”等多个公司级科研项目。于是,我把笔记本电脑拿到病房,一手打着点滴,一手翻阅资料、设计图纸。打完针后就去单位,及时与同事们沟通交流,反复修改方案。 

  尽管放疗、化疗很痛苦,脸被放疗“黑”了,头发被化疗“掉”了,但这种“边工作”的治疗方法,却分散了我对癌魔的注意力,忘掉了痛苦,并时常给我带来攻关后的舒心和喜悦。 

  病魔让我更加懂得时间的珍贵,我发现,只有树立信心,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忘记恐惧,战胜病魔。 

  生病后精力不如以前,我就设法更合理地调配精力,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亟须解决的技术和工艺难题上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生同意我出院了。出院后,我仍以这种心态对待病魔。一方面注意后期治疗和防范,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持续与癌魔较量。在这期间,我所承担的项目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并有不少突破。 

  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本人共获专利授权55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本人主持和参与的项目中有8项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以后,我还获得“洛阳市十大创新英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另外,还被国际TRIZ协会授予“TRIZ创新方法应用”2级资格证书,2015年还被选评聘为河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 

  如今,我的职业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但我的职业梦想又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目前,我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专利公布公告、专利之星”机检系统应用技术指南》手册、《企业技术创新“可专利性”判断及事项注意》专著和《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撰写技术指南》专著的编撰及内部发行工作。 

  把学习和工作当乐趣,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遇到再艰苦的环境也要适应,以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这就是我38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感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