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对年轻人来说,正是遐想万千的年纪,他却坚定信念,投身研发;正是傍依暖巢的时节,他却心系客户,真诚服务。
他,就是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电加工)微小孔事业部的一名普通研发人员陆晓华。
黑框眼镜、黝黑的皮肤,少言寡语,典型“理工男”形象的陆晓华在人群中并不出众,但2010年才加入苏州电加工的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连续两年获得单位 “ 优秀科技青年”称号。他所在的研发项目组以“钛合金喷注器盘喷注孔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项目取得2013年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好成绩,他虽不是项目主持者,却以激昂的青春热情投身到研发工作中,他是荣誉背后的“新星”。
在研发工作中,他尽心尽力,创电加工之新。在微小孔事业部攻克倒锥形的喷孔技术时,陆晓华全力以赴、忘我投入,“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即使腿意外受伤,他也是一瘸一拐,继续奋战在一线。针对倒锥微孔加工精度不稳定问题,他更是整日泡在实验室中反复观察、实验、研究。终于发现在加工过程中,电极摆动过程中电极侧面朝外的面总是朝外,在调偏的状态下电极丝始终是外侧损耗较大,内侧损耗较小,电极一直在不均匀损耗放电,所以会导致加工的孔极度不稳定。他根据这一发现向课题组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课题组实验验证,倒锥喷油孔加工精度终于稳定,加工出来的倒锥微孔喷油嘴流量散差率为3%,远低于同期市场上的7%至8%,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为该项技术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晓华虽主攻研发工作,但只要客户遇到问题,他都会赶赴现场帮忙解决。2013年7月,陆晓华赴杭州某公司为操作员讲解加工机床的操作技巧。恰巧当天杭州气温高达40摄氏度,陆晓华在空调制冷效果差的车间里卖力地讲解操作技巧,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用户多次表示可以等气温稍低时再进行培训,都被他谢绝了。他深知此次出售的设备专业性很强,操作员学起来很吃力,自己如不抓紧时间进行培训,会影响用户的生产任务。为了使操作员工尽快掌握操作知识,他白天授课,晚上回到宾馆继续编写操作手册,将实用技巧汇编成简单易懂的小册子,方便操作员学习和查询。经过四天四夜的“攻坚战”,操作员终于能独立、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了,而陆晓华却整整瘦了四斤。临回苏州时,该企业负责人握着陆晓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不停地赞叹道:“有加工难题,找苏州电加工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