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国机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高质量推进人才工作,并于八月初召开集团人才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集团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集团网站 “人才强企”专栏将刊载集团下属企业推进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供交流研讨。
国机集团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集团人才强企战略为指引,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各项人才建设工作。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95%以上。
基于这一特殊的人才结构,中国联合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主线,依托“三个渠道、三大体系、三个平台”,持续营造“引、用、育、留”的良好人才生态,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动力,使人力资源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建立“三个渠道”,完善引才机制,涵养卓越工程师“源头活水”
持续开展校园招聘,重点引进高校毕业生。公司坚持每年为高校毕业生开放数百个工作岗位,通过参与大型双选会、空中宣讲会、国聘行动等多途径大力招引高校毕业生。2022年开始实施强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重点高校和部分紧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为“百年强院”做好人才储备。
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建立在校生实践基地。与高校密切开展产教融合,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训、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科研合作以及“中联杯”设计竞赛等平台与高校合作开展学生教育培养,通过高质量的实习生、实践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带动公司科技人才知识更新,提升公司在高校学生群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社会招聘力度,引进实用型和紧缺型人才。坚持开放包容的用人理念,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实用型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制定个性化引才方案,通过专家工作室、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吸引专家大师等高层次人才。
二、建设“三大体系”,搭建用才梯队,推动卓越工程师“百花齐放”
公司以七支人才队伍建设为统领,通过“三大体系”建设,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
七支人才的多通道人才发展体系。重点建设技术、经营、管理、党群、项目管理、安全、采购七支人才队伍,通过公开量化的评价标准和“同职级同待遇”的体系设计,为一线的工程师队伍打通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通道,创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让一线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取得职级突破,享受中层以上干部同等的待遇。“一级工程师与公司正职同等待遇”的政策落地,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让资深的工程师得到更多的尊重,激励广大一线技术人员立足岗位作贡献。
高层次科技专家队伍体系。制订《高层次科技专家选聘管理办法》和《专家预备库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公司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通过对专家人才的盘点,掌握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良好科学素养、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并有志于引领工程技术发展和行业变革的各专业和行业领军人才,通过重大项目和重要科研课题资源的倾斜,城市安全研究院、双碳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和专家培养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和培养掌握行业话语权的高层次科技专家,不断夯实企业科技核心竞争力。
“雏鹰-飞鹰-雄鹰”的优秀工程师队伍体系。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工程师的培养和激励,建立包括“雏鹰-飞鹰-雄鹰”三个梯次的优秀工程师评价体系,与“七支人才队伍”协同互补,以工艺、建筑、结构等二十几个细分专业为基本单元,评选理论基础深厚、工程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工程师,作为高层次科技专家的后备力量,科学搭建卓越工程师梯队培养体系。同时,通过党工团干部和优秀工程师的交叉培养和交流使用,确保工程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始终根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
三、建好“三个平台”,强化人才保障,释放卓越工程师队伍“活力动力”
建好一所“学校”。通过线上自助学习平台、“一对一导师带培”、专业委员会互助式交流培训、院士大师讲坛和各类专题培训班,提供全方位学习和培训资源,打造如学校一样的学习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的不断保值增值。
建好一个“家园”。通过建立与七支人才队伍配套的,包括职工基准薪酬、职级津贴、补充商业保险保障方案、医疗和健康服务、职业发展规划、专项人才计划等在内的职工职业和生活保障体系,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打造像家园一样的环境平台,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建好一支“铁军”。通过党务能力提升工程、党建创新赋能工程,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双培养”,打造又红又专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形成像铁军一样的战斗力,为“百年强院”新征程保驾护航。
中国联合将继续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贯彻落实集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型工程公司为目标,全力推动各项人才工作,充分挖掘和调动人才积极性,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