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学习时报》刊载张晓仑署名文章:传承机械工业红色基因 心无旁骛振兴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9-12-20 文章来源:

  编者按:“以国机所长,应国家所需”。12月20日,《学习时报》刊登了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的署名文章《传承机械工业红色基因 心无旁骛振兴实体经济》。文章从我国波澜壮阔的机械工业70年发展史出发,回顾了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成就及国机集团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的不懈探索,并就新时代如何振兴机械工业给出了国机的答案。 

  

  学习时报原文: 

传承机械工业红色基因 心无旁骛振兴实体经济 

作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晓仑 

  一个国家要提高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机械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心无旁骛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为振兴中国机械工业不懈奋斗,奋力谱写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的崭新篇章。 

  中国机械工业70年发展波澜壮阔 

  新中国机械工业翻开崭新一页。新中国成立之初,机械工业是计划经济中分工最明晰的行业之一,1952年8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开启了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建设完成了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初步建立中国工业体系基础。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重点企业和基地,中国机械工业的布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了从制造一般产品到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转变;机械主导产品技术来源、标准数量、产品自给率大幅提升,基本改变了20世纪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攀升,2010年以后在全球占比始终保持第一。我们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问题,自主设计制造的百万千瓦巨型水轮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建设的特高压输变电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起吊重量2000吨及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等一批工程机械产品,整体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飞机和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嫦娥四号”奔月、第一艘国产航母首次出海,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制造品牌。 

  国机集团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的不懈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深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1997年,国机集团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7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22年来,国机集团始终牢记机械工业发展的初心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融合,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017.5亿元,利润100.3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250位,始终占据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首。 

  整合核心力量。国机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整合中国机械工业核心力量,先后与6家中央一级企业、7家中央二级企业、11家地方国有企业实现了联合重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完善强化,资产结构呈现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与中国二重、恒天集团的重组,使国机集团在打造主业更加集中、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的综合性机械装备集团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承担重大使命。国机集团及下属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各项重大使命任务。1954年,毛泽东亲自选址的中国一拖,拉开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幕,1958年生产出第一台东方红履带拖拉机,“东方红”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称;洛阳轴承研究所打破少数国家对航天轴承的技术垄断,研制成功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所需要的精品轴承;神州系列飞船、各类战斗机型、国产大飞机C919都有国机重装的模锻件;中设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大型工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成为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排头兵……近年来,国机集团牵头组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启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48个国家完成或正在执行项目773个,合同金额近800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海外经济园区。 

  引领发展方向。国机集团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100多家国家科研与创新服务平台,每年承担国家科研项目300余项,制修订标准500余项,取得了大批国际先进、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创造了超过1000项“中国第一”“首台套”装备,为各行业提供了超过百万台的大型装备,打造出了一批“国之重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奋力谱写振兴中国机械工业新篇章 

  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央企责任、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奋力谱写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的崭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历经一机部、机械工业部到国机集团的发展变革,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中国机械工业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统一,以振兴中国机械工业为己任,坚守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在关键领域、关键时刻能够听指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扛起急难险重任务,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的重要力量和排头兵。 

  践行央企责任、振兴实体经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作为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际竞争力的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央企业,我们要深入践行央企责任,立足产业报国,率先扛起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责任和重担。要紧紧围绕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为重点,加强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在推动传统产业国际化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驱动是保持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坚持把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国家所需,企业所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行业支撑能力。要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要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开展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要坚持以前沿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推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实现更大担当,推动产业更好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