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苏美达集团从制造到制造服务转型
向高价值领域要效益
光伏产业阴霾未散,江苏苏美达集团的新能源业务却逆势增长:去年实现25%的增长,今年则有望增长40%。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苏美达集团新能源业务实现了业务规模、毛利空间以及收益模式的重大变化。
2009年,苏美达集团旗下的江苏辉伦太阳能中标捷克一个光伏电站项目,首先靠的是过硬的组件质量。在苏美达,每一块组件在出厂前都经多重探伤检测,确保片片是精品。该电站自2010年9月8日并网发电至今,始终保持实际发电值高出设计值10%至15%的水平。
近年来,由于全行业组件制造环节呈现产能过剩局面,苏美达新能源业务同样身处增长乏力的困境。为突破单一组件销售模式瓶颈,最大化创造系统价值,苏美达集团按照母公司“大力推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转型思路,推动新能源业务迅速从“单一制造”向包括下游光伏电站开发、能源系统开发的“制造服务业”转型。
今年6月,苏美达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电力集团在希腊签下2亿欧元的新能源合作项目,继续推进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进程。近年来,苏美达集团在国际市场实施多种能源并举和全球化市场布局,着力产品和服务结构创新、技术升级与资源平台建设,提供包括产品、技术、阶段性结构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创造系统价值。
“上屋顶、下农田、达用户”,在国内市场,苏美达则重点推进东部地区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建设。2013年,苏美达集团国内光伏电站完成110兆瓦电站建设,发电量和效益超预期目标,累计实现转让光伏电站72兆瓦,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苏美达集团负责人介绍,从毛利空间上看,原有单一组件制造的毛利率不足10%,而光伏电站项目、能源系统业务的毛利空间达30%以上,实现了从产业链低价值环节向高价值领域的转移,大大突破了盈利瓶颈。从收益模式上看,单一组件制造几近无利可图,而转型后的商业模式创造了多重收益。以目前光伏电站收益结构看,产品供应收益占8%,开发实施收益占15%,持有运营收益占35%,投资及转让收益占40%以上。在目前收益率市场平均水平为12%的情况下,苏美达集团开发的光伏电站项目内部收益率均保持在15%以上。
该负责人介绍,2013年,集团新能源业务营收规模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未来三年,集团新能源业务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29日2版作者:申琳
原标题: 江苏苏美达集团新能源业务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