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机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 学习交流
以三项对标为抓手 突出重点 协同推进 全面提升
——合肥通用院管理提升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2012年4月以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用院)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开展三项对标,总结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管理提升活动中,把对标活动作为管理提升一项系统工程、重点环节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并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了三项对标活动。
(一)纵向对标,客观总结取得的成绩。近年来通用院在国机集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把通用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上市企业这一战略目标,发挥压力容器和流体机械这两大专业优势,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技术装备与重大关键技术这三大重要领域,围绕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检验检测质量认证和技术服务这四大业务板块,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力度,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有质量增长,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横向对标,认真分析存在的差距。在管理提升活动中,通用院选择了知名企业格力公司和快速发展的双良集团作为对标企业,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发展速度和产业化规模上相对先进企业和集团公司先进的兄弟单位,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总量还是效益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产业化规模不够大,核心技术产品不够多,经济效益不够高,产业化对通用院发展的贡献率不大,成为合肥通用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
(三)政策对标,切实找准薄弱环节。近年来虽然通用院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控和提升管理水平,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行政策对标,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完善的地方。
二、确定专项管理提升活动内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重点突破。
(一)明确专项提升内容
在认真进行三项对标的基础上,在集团公司确定的13项专项提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涵盖通用院各个方面的22个专项提升内容,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每个专项提升确定了一名院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牵头,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和组织实施。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发展速度不够快,通过对标活动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首先是体制原因,在过去通用院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过渡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求生存,一直实行分散的部门经济承包制的经营管理体制,导致通用院多专业综合性的技术优势难以发挥,资源难以集中,各种力量无法积聚,很难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这是制约通用院发展的根本原因;其次是科研开发力度不够大,在关键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与大院所地位还不相称;再次是核心技术产品不多,产业化规模不大,缺乏优秀的产业化管理人才。
(三)解决问题重点突破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一是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彻底打破部门经济承包制,建立和完善了集中经营和目标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强化集中统一经营力度,发挥综合实力,集中优势资源,增强整体优势,为加快通用院发展扫除体制上的障碍,集中经营成绩显著,2012年院集中经营新签合同8.7亿元,占通用院新签合同的44.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占完成通用院主营收入的38.4%,为提高通用院的经济总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强发展战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把通用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上市企业的发展战略、空间区域规划以及到2020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通用院压力容器与管道、流体机械相关专业未来20至30年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三是加快战略重组和改制上市的步伐。顺利完成了安徽省冶金设计院、机械工业设计院的兼并,在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与安徽省国通管业有限公司的战略重组,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国通管业1250万元国有股(市值1.3亿元)无偿划转给通用院,使通用院正式成为国通管业第一大股东。通过改制重组的有序推进,标志着通用院在资本多元化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鼓励创新,在通用院内设立青年科技基金20项,为鼓励青年职工技术创新,培养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平台建设再添新成果,2012年,通用院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工业(制冷空调设备及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工业(机械密封件及密封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仅2012年一年就获批准立项科研项目3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授权专利17项,获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牵头承担的863计划重点项目“极端条件下重大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等9个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入选为国家科技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十一五”亮点成果,该技术创新团队”通过了科技部和中组部组织的评审,成为国内首批获此殊荣的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团队,被纳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五是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紧紧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技术装备与重大关键技术领域,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在科技发展前沿形成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组织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项目“极端环境承压设备安全性能测试仪应用与产业化”首次进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究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海底管道检测及完整性评价技术与工程示范”,标志着通用院已成功进入了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国家科技项目支撑计划项目“大型流体机械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矿山用大型主排水泵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使通用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处于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在节能技术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都为加快通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领了制高点。
六是加快产业化步伐。首先是加大产业化三大基地建设,合肥市高新区试验设备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经济开发区特种材料重型设备基地已形成生产能力,蜀山工业院流体机械生产基地建设即将完成,建成后将成为通用院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其次是加快产业化发展方式转变,由粗狂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低排放节能化方向发展,由单一的产品向集成化方向转变,由单一的设备向设备成套方向转变。第三是加大技术研究和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在国家和行业的重大工程、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等方面形成一批国家急需、技术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核心技术产品,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占领技术至高点,提高通用院的核心竞争力。第四是加快产业化人才队伍培养,通过内育外引,造就一支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为产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第五是继续加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加大产业化特别是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为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三、协同推进,全面提升。
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进行政策对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通用院现状,在重点解决管理短板和影响通用院发展的短板瓶颈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层推进,将管理提升活动逐步引入各个领域,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照22个专项提升内容,进行认真分析、逐一提升,建立和健全了30余项管理提升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如:围绕压力容器和流体机械两大主要专业领域制定人力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围绕职务消费开展了职务消费六个专项提升,规范了职务消费的内容;围绕财务风险防范制定了针对项目的内部贷款制度,对大额合同实行资金平衡管理和资金回收的监督;围绕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了预算执行分析监测机制,保证了费用支出的规范性;围绕降本增效强化了内部审计,对工程项目实行预算审计、过程监督和决算审计;强化集中采购力度,扩大集中定点采购范围。
四、管理提升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一)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管理体系进一步系统高效,重大决策机制、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管理现代化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党建工作科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各项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事、按章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尤其学习能力、判断分析决策能力、驾驭市场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三)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和管控等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各项工作计划更加周密,组织更加有效,领导更加有方,沟通更加畅谈,内部管控更加有序,各项管理更加高效。
(四)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建立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30余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提高通用院的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通用院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和经济有质量的增长。2012年通用院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再次荣获国机集团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还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申报的201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高端通用机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建设”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
京ICP备:0500556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国机大厦 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