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机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 学习交流
以细化管理夯实发展基础,以管理提升促进转型升级
——中机六院管理提升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中机六院将管理提升活动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动公司管理工作由一般事务型管理向研究型管理转变,同时着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公司转型升级和打造中国装备制造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工程设计第一强院提供支持。
一、向管理要效益,精细化管理落地生花
抓好管理工作,是企业良性运营与科学发展的基础。2001年,中机六院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为科技型企业,接受市场的洗礼与考验。中机六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理顺思路,先后自行制定实施了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有效指导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三个规划中,均对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并且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加快推进“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程,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道路,夯实了发展基础,提升了发展质量,经过12年的努力,中机六院实现了2012年比2001年合同额增长150倍、营业收入增长40倍、利润总额增长659倍、资产总额增长了27倍的业绩。随着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和国机集团管理提升活动要求,中机六院将进一步加快自身标准化管理进程,促进公司有质量的发展。
(一)化整为零,精细分工
中机六院的管理不喊空洞口号,力求结合实际、追求取得实效,为公司发展提供助力。中机六院的管理工作由五年发展规划的宏观目标,细化分解为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要点,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岗位,提高管理执行力,确保管理工作要求落实到位、落地生花。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中机六院建立了覆盖所有岗位的岗位职责体系和与之对应的量化考核体系。2006年,中机六院开始细化全公司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细则,明确各岗位工作的时间、质量和效果要求,并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实际,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目前,中机六院已经整理出台了生产部门总设计师、专业主任设计师、设计师等共47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细则,其中总设计师的岗位工作细则共有92条;制定了职能管理部门33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标准(细则),形成了全公司160类岗位的岗位职责体系。员工只需要看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标准(细则),就知道自己该做哪些工作,工作程序是什么,工作质量、数量、效果要求是什么,工作该如何创新和提高。
(二)考核跟进,利益挂钩
中机六院建立起从领导到员工9级32类岗位的量化考核体系。其中,对生产部门一把手的考核内容,从经济效益、市场拓展、人才队伍、核心技术竞争力、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制定了35项量化考核指标;除了建立经营考核体系外,中机六院还相继推出《生产部门各类副职考核指导要素》、《生产部门经营类人员考核奖励指导意见》,加大对经营岗位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经营激励机制。为指导各部门的量化考核工作,公司下发了生产部门工程所第一负责人、生产副职和质量副职考核指导要素,督促各生产部门完善了量化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量化考核要素的重要程度,赋予每项考核要素不同分值,以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相结合、本部门考核和相关职能部门考核相结合的双向考核机制,深入推进全公司各岗位量化考核工作,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同类岗位,并与晋升、竞争上岗、年金、职称评审、劳动合同续签等挂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12年来,中机六院始终注重管理工作,狠抓管理落实,逐步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为中机六院转企、企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推进管理转型升级
根据国机集团统一部署,中机六院积极响应管理提升活动,提出以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司管理工作转型升级,推动加快公司“三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结合总体活动方案,公司的管理提升活动三个阶段的任务内容紧密结合了中机六院的工作实际。
(一)细分管理目标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细化中机六院“三五”发展规划管理目标体系,在完成了《“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体系深化》初稿后,召开管理提升系列座谈会,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发展目标,列入2013年工作计划。在中机六院第十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市场拓展、技术质量、技术创新、生产服务、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资产、装备及办公环境、企业文化及宣传等八个工作目标在内的公司“三五”发展规划细化目标体系,同时确定了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写入中机六院2013年工作计划。至此,顺利转入管理提升第二阶段。
(二)建立管理体系
中机六院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确立了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具体目标:通过推进职能管理部门21个中心工作,建立27个管理体系,完成向研究型管理的转变。同时,中机六院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强化管理提升,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对基础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将第三阶段目标确定为:完成公司“三五”发展规划对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达到国内设计行业一流水平,形成公司管理特色和品牌,并以规划总目标的最终实现来检验管理提升活动的效果。
(三)打造管理队伍
在管理提升活动推进过程中,中机六院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方法,组建了一支50人左右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职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包含两类人员,一是本科阶段学习理工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管理专业的人员,在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二是学习新闻或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公司主要从事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和综合管理工作。根据公司“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到2015年,中机六院将组建一支100人左右的专职管理队伍,其中信息及综合管理岗位人员20人左右,以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管理能力。
三、加快建设管理体系,向研究型管理转变
为提升职能管理水平,满足打造“第一强院”的需要,从公司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开始(2011年),中机六院逐步推进职能管理部门中心制运营模式,六个职能管理部门下设21个中心(办公室、事业部),开展研究工作,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为各部门提供工作指导意见。在落实管理提升活动过程中,中机六院不断梳理、归纳,形成27个管理体系,指导管理工作。
如市场运行部建立和完善了5个管理体系:市场战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生产运营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法律事务体系。人力资源部要形成6个体系和机制:人员结构比例动态研究管理体系,招聘与培训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使用、考核体系,领导干部的选拔、竞争、晋升、考核体系,分配与奖惩体系和长期激励机制。
依托这些专业化分支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提升。
四、推进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的保障,也是管理提升活动支撑性最强、关联性最广的专项,中机六院提出要通过信息化打造管理品牌,形成中机六院的管理特色。
(一)向总体目标迈进
围绕公司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应用覆盖以及效果提升的问题,中机六院制定了“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九个一”的总体发展目标(在“三五”期间,主要是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效果以及信息技术业务增值等),明确了指导原则、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架构、信息技术标准,最终实现总体信息化水平A级的远景目标,推动公司转型为信息化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
(二)为精细化管理服务
中机六院的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为满足量化考核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例如,每个员工每天打开电脑就能获知和反馈相关信息,并根据具体信息按时完成当天工作,这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公司六个职能管理部门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生产部门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和量化考核。
企业能随时随地了解和管控每个员工信息,实现经营、生产、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即时展示、结合、汇总、传输。同时,使所有从业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增加了解,能够即时获得和发出相关信息,从而使所有从业人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公司信息化管理已经能够通过OA实现覆盖全公司的点对点的信息传送和反馈,生产管理能够实现对过程节点的即时管控。
(三)注重信息化应用效果。
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公司生产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提升公司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优化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综合办公流程等,全面支撑公司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办公效率,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内控执行力、过程数据准确率等,实现由基础数据采集处理向决策数据深度发掘分析服务的转变,增强管理透视力。重点完善相关信息应用系统,加强无纸化信息交流、协同办公,实施网上报销等,实现工作流程优化管理。
(四)发现和加强薄弱环节。
包括:1)推广信息集成管理平台与办公系统应用;2)加大职能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参与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主营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绩效纳入各部门与分支机构的业绩考核;3)加强公司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管理提升活动为中机六院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三五”发展规划提供里强大助力。中机六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实现公司“三五”发展规划总目标为活动目标,将“三五”发展规划总目标的最终实现作为检验公司落实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检验标准,积极贯彻落实活动要求,促进管理转型升级,打造优秀管理品牌。
京ICP备:0500556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国机大厦 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