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一线员工提升管理宜“三破三立”(陈万隆)

发布时间 : 2012-07-19

一线员工提升管理宜“三破三立”

     

    董事会办公室 陈万隆

     

      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技术手段以及管理者和执行人员的能力素质等等。其中,人的因素居第一位。因为管理的架构、制度等顶层设计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都可以借鉴模仿,但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却只能由内而外地自我变革。因此,一切管理活动首先要着眼于人,特别是处于企业管理活动神经末梢的一线管理人员。

     从集团总部来看,大部分岗位都是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既是落实集团管控目标的起点和基础,又是承上接下、辐射企业的桥梁纽带,对提升集团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根据集团总部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个人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总部一线员工的管理提升应做到“三破三立”。 

     一是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外部形势瞬息万变,管理工作也应顺势而变,绝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虽然一线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定时期的稳定性的特点,但管理水平的提升,恰恰在于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变革与创新。倘若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对没有做过的事不敢尝试,没有做成的事不敢担当,没有领导的指示就不会独立思考,怕费力气,怕遇挫折,怕冒风险,怕担责任,势必让企业变成一潭死水,失去活力和竞争力。

     作为志在一流的国机人,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决摒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良心态,牢固树立勇于变革、敢于创新的进取之志。尤其是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时,更要防止墨守成规、裹足不前,要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否定,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打破惯性思维,善于质疑和反思,积极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把经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下来、持续改进,并努力探索、尝试提升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是破除被动应付思想,树立统筹意识

     一线工作的特点,在于既有计划性,又有随机性。即便制订了比较周密的工作计划,但一些临时安排的会议、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突然到访的客人以及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等等,都有可能打乱原定的计划。倘若不分轻重缓急,缺乏统筹安排,难免会疲于应付、忙中有失,既劳心劳力,又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主动统筹的意识,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妥善安排工作进度,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时间,集中精力优先解决“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对一些常规性、周期性的工作,不消极等待,不被动应付,而是力争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确保对计划外的事项有从容的应对能力。要努力克服拖拉疲沓的不良习惯,避免前松后紧、忙闲不均、张弛失度,养成主次分明、雷厉风行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是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大局意识

     总部岗位的工作职责清晰、明确,确保了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但任何一个岗位、部门的职责,都是为了服务集团改革发展的大局,都是集团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工作无法清晰地界定到某个部门、某个岗位,一些涉及多个领域的重要工作本身就需要多岗位、跨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作为一线员工,我们应当努力克服本岗位、本部门的狭隘眼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思维。

     一方面,要主动关注、了解其他岗位、其他部门的工作,熟悉集团全局的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身岗位工作的定位和价值所在,更好地为所属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在与其他部门开展协作时,要努力克服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的惰性,从协作部门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总体目标和协作需求,尽心尽力、按期保质地为其他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做到分内分外一视同仁。同时,还要破除担心越位的顾忌,对其他同事工作中的疏漏及时提醒、及时补台,避免集体利益的损失。相信只要是从工作大局出发,善意的提醒和无私的补台,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理解和反馈。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爱企如家,就一定不会对自己“家”里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视若无睹,即便分管的是“客厅”,见到“厨房”的酱油瓶倒了,伸手扶一把又有何妨。

     以上,既是体会,也是个人的努力方向。

京ICP备:0500556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国机大厦 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