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机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 学习交流
印象中,以前的大规模主题活动比较偏向于党内的思想意识和素质教育,比如“三讲”、“保先”等。国务院国资委把“管理提升”作为主题,开始长达两年的活动,似乎还是第一次,而其中的核心内容与理念,与集团年初工作会上提出的“五个国机”建设的主要核心内容颇多相合,这反映了不管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企业管理团队,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下,都对企业运行规律的更加重视,对企业内生力量更具期望。
按照国资委和集团的统一部署,我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对自己以及本处的工作进行了静心思考,感觉管理这个概念包含的东西实在博大,国机集团的管理提升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我只能从自己具体实践的浅层面入手,梳理出了一点初步的想法与体会,谈谈我心目中的管理提升。
我曾听总部一位部长说: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提升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对此话深以为然,管理行为自古就有,永将绵延,我们力争做好我们所处阶段的管理,充分学习历史经验,力争寻得管理新法,对现下形成推力,给未来提供借鉴。
我觉得当下急务之一,就是持续地认真梳理、再生我们的制度。作为集团规章制度的汇总清理部门,综合处对总部的制度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制度绝对数量不小,类别也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并且每年都定期进行修订和清理,如果按常规来说,我们的制度建设应该还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可问题是我们的目标和要求变了,企业应对未来和实现理想,需要全面提速,首先就需要更加严谨规范和科学高效的制度,我有几点关于制度建设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一、我们的制度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我们每个制度出台的动机都很好,但有时可能会忽略了制度的管理对象---人的因素,人性有其特点,忽略了这点,就忽略了制度的可行性,使制度“落地”时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制度制定必须周详考虑各种复杂情况,特别是执行中涉及对象的具体情况,确保制度的可行性。
二、要明白再好的制度也有“保鲜期”
一切都有生命,都有兴衰,制度也不例外,虽然制度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稳定不等于一成不变,制度也需要“保鲜”,当制度当初制定做依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要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制度,否则过时的制度将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不便和隐患,迟滞、甚至阻碍企业的管理提升和经营发展。
三、各项不同制度需要“和谐相处”
以前从事信访工作时,看到有的信访事项因为各部委各自为阵,出台的政策相互之间颇有矛盾之处,导致信访人上访不绝。因此觉得,我们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制度间的相互衔接和内在一致,避免存在矛盾冲突的制度同时存在和运行。
四、制度不能“粗手粗脚”
好的制度需要相应的细则来辅助实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现实中,有些制度由于过于原则化,缺少相应的细则和流程配套,导致不好操作,不好量化而影响了效果。
五、制度的生命是“执行”
坚决执行来自积极参与,每个人都会支持自己参与的事,一方面,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执行起来不易走样。制度的使用和执行程度非常重要,有人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这句话适用于制度,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制度而言,可以说“执行决定成败”。
我相信,认真务实得解决好了制度建设中的种种老问题,深入思考不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必将给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这里着手,也会给活动开一个好头,因为制度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有些时候,它甚至就是打开管理奇妙世界大门的钥匙。
京ICP备:0500556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国机大厦 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