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中国第一展上的国机形象

发布时间:2007-06-11 文章来源:

            2007年4月15日,历经百届辉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再次在广州拉开大幕,迎来了新的百届征程。从第101届起,广交会使用了50年之久的名字———“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首次增加进口功能,开启了广交会自创办以来从未涉及的进口领域。一字之差,使广交会多了另一半的含义。人们都急切地想知道,走过了50年沧桑岁月的广交会,将展示给我们怎样的风采与魅力。
        带着这样的期盼,本报记者来到了美丽的羊城,有幸亲身感受了广交会的空前盛况、无尽商机与无穷魅力,也见证了在广交会风云剧变关头的国机巨人形象。

1、作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传奇故事,总有令人神往的曲折经历。广交会的辉煌与繁荣,促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去探寻她不同寻常的背景和往事。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广交会的创办缘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当时,中国急需从国外进口工业设备和稀缺生产生活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难以获得必要的外汇。195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从此,广交会每年春秋各办一次,不但肩负起了中国外贸扩大出口创汇的政治任务,也承担起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重任。50年来,广交会从未间断,见证了中国经济与对外交往的沧桑巨变,在新中国外贸史和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赢得了“中国第一展”的美名。在世界各地会展业蓬勃兴盛之际,广交会规模跃居世界单年展第二,各项指标发生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变化:总展览面积从首届的1.8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3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从数百家发展到近15000家; 采购商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真正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景。

2、2007年2月1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国机集团签署了进口展区首个代理合同。这既是本届广交会最大的进口代理合同,也是广交会历史上的第一份合同。 
  作为我国最大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之一,国机集团与广交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深厚的渊源。早广交会初创时期,规模、效益和品牌形象远不及目前,为数不多的中央外贸企业是广交会的主要支撑。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国机集团所属的核心工贸公司积极组织展团参展,历年成交额稳步增长,为广交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去年秋季的第100届广交会上,温家宝总理正式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一重大决策,使广交会刚刚踏上新的百届征程,就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而万众瞩目的焦点,则汇聚在了琶洲展馆21.2号展厅———这里是广交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进口展区。虽然面积只有1万余平方米,不到出口展区的六十分之一,629个展位也不及本届广交会展位总数的2%,但作为广交会增加进口功能、鼓励进口贸易的试水之作,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已远非一万多平方米、六百多个展位所能承载。
  2007年2月1日,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国机集团签署了进口展区首个代理合同。这份合同既是本届广交会最大的进口代理合同,也是广交会历史上的第一份合同。广交会主办方希望通过与国机集团的合作,真正吸引国际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参展,提高首次进口展的层次和质量。然而代理协议签署之时,离第101届广交会开幕仅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

3、刘敬桢:“在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担进口展区的组展工作,我们的压力很大,但我们的信心也很足,中汽国际有能力接受这样的重大考验。”  
  在2个多月的招展时间内邀请国际品牌参展,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中汽国际)还是承担了这一任务,具体承办本届广交会国机集团进口展区组展工作。中汽国际总经理刘敬桢告诉记者,国外企业对选择参加国际展览非常严格,一般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做好年度参展计划和财务预算,因此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因获得消息的时间太晚,未能如愿组织参展。这种情况使本身就处在摸索阶段的首次进口展招展工作更为艰难。刘敬桢说:“在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担进口展区的组展工作,我们的压力很大,但我们的信心也很足,中汽国际有能力接受这样的重大考验。”
  本着从起点上提高广交会进口展档次的目的,中汽国际一方面积极与广交会组委会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一方面充分发挥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广泛的网络渠道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动员国外知名品牌参展上。经过短短两个月的艰苦工作,德国奔驰、大众、奥迪来了,意大利玛莎拉蒂来了……劳伦士奔驰、大众辉腾V8L、新型甲壳虫、奥迪A8、玛莎拉蒂跑车……一辆辆价格昂贵、气质非凡的豪华轿车,令刚进进口馆的观众恍如进入了“车博会”,各大媒体也不惜篇幅地争相报道这一盛况。相较于进口展区的其它展位的“零、散、小”状况,中汽国际负责的展区豪车品牌的“救场”,从根本上提升了广交会首次进口展的形象,对因筹展仓促而“先天不足”的首次进口展而言,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广交会历史上首次进口展就这样一炮打响!

4、李德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招来一流的国外企业和名优产品参展,显示了国机集团及中汽国际良好的信誉和国际影响力。”
  首次进口展不但有一个惊艳的亮相,更赢得了国外参展商的好评。在进口展区,记者见到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采购商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趁他稍有闲暇,记者对他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小伙子叫安德烈,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到广交会进口展,兴奋的安德烈赞不绝口。他说,广交会的进口展组织得非常好,效果也很好,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下届广交会一定还会再来,安德烈高兴地说道。
  中汽国际的出色工作也得到广交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在广交会开幕前夜举行的招待晚宴上,记者偶遇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交易会工作部总经理李德颖,他非常感谢国机集团为历届广交会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此次广交会进口馆的组展工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招来一流的国外企业和名优产品参展,显示了国机集团和中汽国际良好的信誉和国际影响力。他说,希望今后能够与国机集团联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把广交会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为贯彻落实国家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做出更大的贡献。
  半世纪风云变幻,五十载寒暑轮回。在划时代转变的重要历史时刻,国机集团又一次站在了广交会新的起跑线的前列。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