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国机集团下属企业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智能”)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开展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离退休党员65人共捐款17900元用实际的行动展现他们为党国分忧解难,共克时艰的“抗‘疫’担当。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那些初心不变,本色不改的离退休老党员踊跃捐款抗击疫情的真实故事。
一个捐款党员平均年龄85岁的支部
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仅用了1天的时间,天河南一支部在书记冯俭明的组织动员下,14名老党员参加了自愿捐款,捐款数额6750元,人均捐款480多元。“我们收到党委的通知后,就马上向老同志打电话传达了,电话打不通,我们就上门,大家都很积极……”电话那头传来了冯老书记兴奋的声音。该支部的老党员集中居住在天河区南二路六运七街7号楼,但是楼层分布从一楼到八楼不等。对于电话没法打通或者行动不方便的老党员,冯书记在老伴的陪同下,逐个上门沟通。冯书记说这次捐款很多老党员的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陈世钰,87岁高龄,自己行动不方便,爱人也长期卧床,经济不算宽裕,听说捐款,第一时间捐了1000元。83岁的刘明森,接到支部通知后迫不及待从8楼下到了3楼,亲自把1000元捐款送到了支部。吴道梁81岁了,耳聋了,但心如明镜,主动捐款1000元。还有谭淑兰、陆以恩、陈敦凤,冯书记说他们都有不少困难,结果他们全部捐了500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48年党龄、86岁的李佩香,因为腰间盘等病症,近期做了一场大手术,目前还需要子女护理,支部以为她不参加捐款了。结果病床上的她了解到支部在开展自愿捐款工作后,她通过女儿转达,一定要捐款,最后支部收到了这特殊时期的50元党费。“我是支部书记嘛,一定要带头!”退休前从事党群工作的冯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本人主动捐款1000元,而他的87岁老伴鲁琼芳,被我们亲切叫“芳姐(姨)”,捐款500元并协助做好支部捐款记录。
特殊时期特殊情况特殊捐款
捐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可是把华景支部何玲祥书记急坏了,他急的不是自己大病在身,身体安放五个支架,还在住院的特殊情况,而是没法身体力行组织支部党员开展自愿捐款的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老所长李文哲、老纪委书记林敏、齐瑞忠、殷小平等退休老党员召开了微信会议,商议如何克服困难完成自愿捐款工作。最终他们选出了特殊的“志愿者”—殷小平,通过“志愿者”在5日当天将支部11名党员的首批捐款交到了公司党委,3月6日新增 4名老党员捐款。
东山支部、河南支部是最先完成捐款的两个支部。
老党员抗“疫”有我的大爱无言
施自正,天河二支部的支部支部书记,在他的组织下,天河二支部12名党员共捐款5400元。他说早在1月28日他得知国机集团向湖北省捐款3000万元支持抗击疫情时,他就想捐款了。在他眼里参加疫情工作的医疗工作者、公安民警很辛苦,他一点点小小的捐款不算什么。这次自愿捐款1000元终于圆了他1个多月来的小心愿。
有60年党龄的退休干部陈克栋,是我国摩擦学研究和应用的先驱者,擅长应用液体润滑技术解决高精密加工与重型机械摩擦副中减摩延寿等问题及液体静压支承失效分析,2009年荣获 “中国摩擦学杰出贡献奖”荣誉,退休前是广州机床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当我们联系他时,他的家人这样说:“我们都退休了,现在国家有难,我们是没办法到前线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出一点钱,陈工他退休前就在领导岗位,是一名党员干部,捐款是应该,支部施自正、王嘉岐都捐了1000元,我们不算什么,应该的。”
(陈克栋同志)
88岁高龄的王嘉岐, 1960年进入广州机床研究所工作,先后参加和负责我国第一台微机控制示教再现机器人JSS35以及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JRS-80点焊机器人的研制,是工业机器人的资深专家。在回信中,他这样说:“这次全国万众一心投入防控疫情战斗,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不少医务人员及共产党员忘我奋战在抗疫一线,有的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现防控疫情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防控疫情取得全面最终胜利,还任重道远。我作为一名年老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这次对防控疫情捐款1000元,实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陈克栋、王嘉岐等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党员的家国情怀!
黄贤奇、黄德文、张祥梅、胥美丽、何活、张洁华等60多名老党员踊跃参加了捐款,可谓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老党员们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与使命担当。
后记:笔者见证了老党员们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被老党员身上朴素的情怀和党员的担当所感动,谨以此篇向老同志们致敬(鉴于疫情期间,个人图片为旧照)。与“疫”更斗晴天日,斗得“疫”去国民安。正是草长莺飞时,静候最美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