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国机集团稳扎稳打深入推进“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

发布时间:2020-05-15 文章来源:战略投资部

  自中央企业“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国机集团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分工部署,稳扎稳打推进“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向纵深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战略引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集团主责主业和发展方向,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国机集团坚持以“引领机械工业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明确以“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原则,以打造“科技驱动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为主攻方向,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型制造业两大领域,打造战略资源整合平台、重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投资平台、国际化发展平台“四大平台”。“以增量前瞻布局,存量优化调整”为导向开展业务结构调整,战略性布局新兴产业,强化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能力,强化主动退出能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

  二、突出总部价值定位,加快推进职能转变

  坚持价值导向,结合国机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要求,明确集团总部战略管控模式,搭建“13348”管控体系。围绕构建以战略为引领、规划-目标-计划-预算-绩效一体化管控系统,健全总部战略管控层-专业化子公司运营管控层-经营单位运营执行层三级管控架构,总部聚焦战略管控、价值创造、服务支撑三大功能定位,遵循战略权利上移、经营权责下沉、风险防控加强、服务平台共享四项管控原则,重点加强战略、财务、人力、科技、风险防控、信息化、文化品牌、党的建设“八大能力”建设。总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战略引领、资本运作、业务赋能、业务协同、管理输出、绩效评价、共享服务等方面,杜绝无价值的管理行为。

  三、进一步落实“扁平化”“大部制,科学完善组织机构

  坚持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导向,以突出“战略管控、价值创造、服务支撑”三大功能为目标,对总部组织机构和编制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有效划分各部门权责边界,为建立职责清晰、精简高效、运行专业的管控模式提供总部组织架构支撑。通过压减合并相关职能,总部部门由13个缩减至11个(含党组织工作机构3个),部门数量低于央企平均水平,总部编制进一步压缩,精简幅度达10.6%,调整后编制数量比央企总部平均编制数量低43%。秉承共同事务共同办理、管办分离的原则,剥离总部有关服务职能,组建若干共享服务中心。

  四、抓好放活与管好相统一,不断提升集团管控效率

  坚持放管结合,确保“授得准、管得好、接得住”。对总部权责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理清权责界面,精简审批备案事项,确定审批办理时限,提高总部管控效率。聚焦解决下属企业“痛点”,适度扩大对下属企业授权放权力度;梳理总部审批事项和下属企业报总部审批备案事项,通过“放、并、简”等方式进行压减和优化。建立限时办结制,下属单位向集团总部申请办理各类审批事项,在报送材料齐备、程序合规的前提下,总部按照审批事项管理时限表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办结或答复。最终形成国机集团权责事项清单表、下属企业报总部审批备案流程表、总部审批流程表、集团审批事项管理时限表四张表,推行清单式管理,固化整改成果。

  五、坚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坚持真抓实干,研究制定《国机集团2020年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重点工作举措》,进一步精文减会,加强集团领导深入基层指导推动子企业工作。制定文件、会议、检查等管理计划,通过加强必要性审核、压缩合并、严格执行制度等方式进行压减。进一步提升视频会议占比,可开视频会的一律不集中开会,视频会议直达基层,避免层层重复开会;提升会议效率,坚持开短会、讲短话,精简会议流程。将集团领导深入基层指导、推动工作与落实基层联系点制度紧密结合,注重在调研指导中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质量提升和成果总结,提高针对性,务求实效。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