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中时,也到了众多大型国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时候。
近期,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发布了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承袭往年的结构,责任国机、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幸福国机五大部分全面展现了国机集团2013年践行社会责任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结构相同,内容则大不同,2013年的国机集团在各方面都再次实现跃升。
坚持有质量的增长
在国机集团看来,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践行集团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机集团以社会责任理念为指引,以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具有集团特色的社会责任实践,为集团全面、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全面践行社会责任,国机集团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并积极明确从高层到各个部门的社会责任工作职责分工,完善社会责任日常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其还合理选择国内外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先进企业作为对标标杆,查找集团与先进企业的不足。在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国机集团确立了“引领产业绿色创新,致力社会持续发展,共铸机械工业未来”的社会责任理念,为“建设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责任国机和幸福国机,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装备工业企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多年来,国机集团连续组织社会责任理念宣贯、交流及培训,通过召开培训会、总结和交流各所属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广大员工认知、理解和践行社会责任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培养了一支社会责任管理队伍,提高了社会责任管理能力。截至2013年底,其累计培训近300人次,同时,还建立了外部咨询机构和专家库,为集团系统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而作为一家企业,最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就是创造价值。国机集团坚持有质量增长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全产业链布局,以高品质的服务为客户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在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国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2424 亿元,利润总额 48 亿元。这一成绩的得来着实不易。在世界经济仍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背景下,国机集团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在保持传统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这一年,国机集团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加强风险管控等管理提升活动,逐步实现集团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和体系化转变,为集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国机集团围绕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主业,积极调整业务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增值服务能力,累计实现合同成交额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 51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
在装备制造方面,其不断强化在电力装备、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以及绿色环保装备等领域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高附加值产品,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和技术服务。
在工程承包方面,其优化布局,积极创新工程承包模式,提升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了大批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的重大工程项目,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贸易与服务方面,其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推进成套设备、高附加值产品以及与集团制造关联度高的产品出口,逐渐构建了以机电设备为主导的贸易产品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和贸易市场全球化的格局,以高质量的贸易服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2013年,国机集团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92.52亿美元,同比增长 8.4%。
全面履责
在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同时,国机集团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低碳发展和优秀企业公民建设,并颇有建树。
自主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一直以来,国机集团坚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增长质量”的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集团由“生产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为行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国机集团已经建立了战略决策、战略执行、产品及技术开发三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并仍在积极培育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培育和集聚集团科技领军人才,建立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等管理能力和水平,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截至2013年底,257个科技研发平台,包括 4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2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14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专家25人;2013年当年,申请专利1594项,其中发明专利605项;获得省部级和全国行业性以上各类优秀成果奖347项,其中科学技术奖117项,勘察设计咨询奖 15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整体水平超过95%……属于国机集团的这一串串数字都在显示着这一商业巨轮的强大创新能力。
而这些数字背后则对应着巨大的创新投入。2013年,国机集团技术开发投入43.3亿元,立项实施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技改项目数达68项,总投资额达76亿元。
种种努力开始开花结果。国机集团在大型农机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已经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则是国机集团的另一个坚持。其以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为支撑,以节能环保工程集成服务为主线,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在实现自身低碳运营的同时,大力推动绿色行业标准制定,促进机械制造业的环保低碳发展。
国机集团将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设备,采用自主开发或引进的低能耗、低排放的工艺、装备,并通过开展能耗诊断,不断改造完善环保设施,力争做好生产领域的节能环保;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其也突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环保理念,以重大装备制造等项目为载体,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力争将绿色理念全面融入产品设计;同时,其还将环保节能理念传递给业主,在工程项目的方案确定、流程优化、设备选型和产品采购过程中,积极推荐和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努力为客户打造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绿色工程。
2013年,国机集团资助32个科技基金项目,开展环保科技创新研究,投入资金 9055万元。其还提出了“绿色发展工程”计划,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工艺、绿色工程,在打造绿色国机、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社会、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年,国机集团能源消费总量34.22万吨标煤,同比降低16.8%;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可比价)为每万元0.0056吨标煤,同比下降22.2%;综合节能量6.69万吨标煤;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20.3吨,同比降低 26.6%;COD 排放量为 256.9 吨,同比降低 24.6%。节能减排成效可谓显著。
关注主业的同时,国机集团也在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切实维护员工利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强调互利合作,热心公益事业,为构建“幸福国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家央企,国机集团拥有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每一名国机人都拥有公平待遇以及通畅的晋升通道,“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员工幸福感,让员工共享集团发展成果”是国机集团的目标。
2013年,国机集团继续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基础设施援建工作,通过参与社会爱心义卖活动,坚持定点帮扶,支持地方需求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生活水平。其还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热心帮扶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通过援建“希望小学”、开展“工业游”开放日、组织捐赠学习用品等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帮助当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如何创造社会价值、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价值观的承载者。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社会元素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仅仅要看经营业绩,更要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恪尽公民义务的决心和行动。”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在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开篇中表示。
憧憬2014
在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机集团还对其2014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4年,国机集团将继续坚持有质量增长的理念,以提高发展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主要工作,切实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其将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积极履行节能环保、员工关爱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加快社会责任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责任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结合集团业务优势和当地实际,主动参与公益事业,营造有利于海外业务发展的和谐环境,继续打造“责任国机”。
进一步发挥所属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挖掘集团协同经营的潜力,优化协同流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推进集团协同经营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继续打造“价值国机”。
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增加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研发平台的硬件建设;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装备、新材料技术等研究,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推进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继续打造“创新国机”。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继续打造“绿色国机”。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大伙伴关系建设力度,助力公益慈善事业,继续打造“幸福国机”。
2014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