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行动

传承奥运精神 服务世博盛会

发布时间:2010-05-12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编者按: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在圆满完成为奥运会保驾护航的任务之后,又承担起了服务上海世博的历史使命。

    此次世博会是中国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中机建设在世界人民面前充分展示的又一个舞台。中机建设在整个世博园区的建设中,分别承建了世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钢结构安装工程、世博中心世博轴阳光谷及背锁工程、世博演艺中心工程。这些工程也将作为永久性建筑,永远铭刻在世博会的史册之中。

    世博中心

    世博中心建设位置:卢浦大桥东侧世博园区B片区滨江绿地内。

    开工时间:2007年6月7日

    计划竣工时间:2009年10月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并转型成为国际一流的会议中心

    世博园区内最大的钢结构施工项目———“世博中心”工程,位于世博园区B区滨江绿地区内。建筑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40米。世博中心作为世博永久性场馆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世博会庆典会议中心、新闻中心、论坛活动中心等功能。

    世博中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建筑布局充分利用沿江景致,通过合理设计,使建筑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能获得全景建筑。世博中心的建筑造型融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在排列方式上由西向东高低错落,表达出一种既有整体循环而又不失变化的韵律美。设计师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及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形成晶莹通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同时体现节能和生态要求,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一座充满智慧的建筑。

    世博中心由2600人大会堂,600人政务厅,3000人宴会厅和5000人多功能厅四个部分组成。其中2600人大会堂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世博的重点。由我公司承建的2600人大会堂舞台工程,主升降台长32米(国内最大),宽3.6米;台上设备主要有:各类吊杆和伸缩台口,整个伸缩台口由5个拱形管桁架体组成,其中4个为活动,1个为固定。5号台体垮度为42米,高度为22米,目前为世界最大的舞台台体。伸缩台口作为大会堂的灵魂,扮演着双重角色。演出的时候整个台体收缩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台框,会议的时间整个台体移动打开,不仅把台上的设备遮住,而且与整个大会堂浑然一体。伸缩台口也同样成为市领导、业主、总包、监理等关注的重点:因为它的垮度大,高度高,截面却小只有3.6m×1m,直接导致其稳定性较差,成为了施工的难点。在施工过程中,中机建设人使用全站仪进行全方位跟踪测量,确保了安装精度,向世博盛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世博轴

    世博轴建设位置: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

    开工时间:2006年12月28日

    计划竣工时间:2009年年底

    功能:世博轴分地下两层和地上一层,以及顶蓬。世博轴为半敞开式建筑,是一个多功能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它是世博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成为都市空间景观轴线。

    2006年8月19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第1351天,世博园区工程建设正式开始。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世博会的重要建筑将相继开工。而世博轴建设是所有单体建设中时间最早的一个。在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的主入口,从空中平台和地下联系四大场馆,与横穿浦东世博园区的高架步道连通,参观者进入世博园区后,可由此通达不同的场馆,非常类似城市环线交通的概念。

    世博轴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 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总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世博轴将在上层平台增加顶盖和阳光谷。

    演艺中心­——银河飞碟

    演艺中心建设位置:世博会园区浦东B片区,世博轴以东

    开工时间:2007年12月30日

    建设面积: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

    计划竣工时间:2009年年底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成为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世博轴演艺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北端,紧邻黄浦江,世博轴以东。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世博演艺中心内含以大型中央舞台为主体,拥有18000座观众席的大型多功能室内演艺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舞台可以根据演出内容在大小、形态、甚至在360度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为各类演出提供巨大的舞台设计空间和艺术创意想象空间,此设计为国内首创。

    世博演艺中心造型呈飞碟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会呈现出不同形态。

    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工程总高度为+41m,钢结构总吨位约32000t。屹立在黄浦江畔的世博演艺中心,在建成后将成为世博园区内的标志性场馆之一,同时也将承担世博会期间主要的演出任务。

    本工程施工难度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悬臂桁架数量多、重量大,总工期紧张,构件数量多,施工进度要求高,屋面桁架数量大、分布广。二:施工场地狭小,仅结构周边一圈道路可开行贯通,同时北侧又紧靠新建的防汛墙(有向外倾斜的趋势),结构内部又处于施工状态,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三:悬臂桁架悬挑长度从20-40m不等,重量从60-300t各异,在卸载后如何保证桁架各檐口的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是本工程的一大难点,屋面桁架跨度大,最大为136m,安装精度要求高。四:设计对屋盖卸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同时悬臂桁架与屋面桁架均需进行卸载,由于这两部分结构相互影响,其卸载顺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质量。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