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我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发布时间:2010-02-11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编者语: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留给我们的记忆也是最深刻、最难忘的。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亲情交融的时刻。在这个时刻,全家人或围炉夜坐,共叙亲情;或抚今追昔,畅想未来,品尝亲情和岁月酿造的人生盛宴。在又一个春节到来之际,我们编辑了一组别样的春节体验,或许让您对春节的内涵又多了几许思考。

    难忘的大年初一

    2007年的大年初一夜,是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除夕夜的“春晚”,一夜的漫天爆竹,潮水般的拜年短信,初一一整天的礼数……折腾到初一晚上,我还真是觉得有点累了。正准备休息,手机突然响了。接通手机,一个苍老而虚弱的声音传来。啊,我听出来了,是公司离休老干部——范老!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范老这么晚了突然来电话一定有紧急事情,而且这声音,也不太对劲……果不出所料,范老冠心病突发,情况危急!

    我赶紧提醒他别忘服用速效救心丸,并安慰他保持镇定,我马上就到。我的头脑飞速地运转,迅速理清思路:找出范老远在无锡的子女的电话号码,和他们取得联系并告诉他们范老的病情;向公司相关领导简要汇报情况。随后,我冲出家门,在大年初一冷冷清清的大街上,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直奔范老家,一分钟也没敢耽搁,把他送往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公司总经理余本礼关切的短信接连而至:“请你安排好,并通知家人!”“你辛苦了!……” 领导的嘱托、病人的信任让我觉得肩头上沉甸甸的。

    到医院经过初步检查,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抢救!住院部的医生来了,对我说:“这样的重症病号,必须要有家属陪护!”我只能向医生解释:“他的子女远在他乡,身边就一个身患糖尿病且有严重眼疾的老伴,我是他单位的同事,要不就由我来充当家属陪夜吧!”医生护士们有点惊讶,但随后都赞许地点了点头。也许他们还没见过大过年的由同事来陪护住院的患者吧!

    在病区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们忙碌着,接氧气、上心电监护、输液补钾、服药平喘……范老的状态渐渐平稳下来。但看着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的范老的老伴,我担心年事已高的她,熬通宵真的撑不住。抽了个空档,我赶紧用轮椅把她送回家休息。分别时,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在老范身边,我放心……”

    伴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经过一夜的抢救,范老的病情得到控制,他想喝水、想吃东西了……看着脱离险境的范老,我百感交集。刚刚过去的这个不眠之夜,凝聚着苏美达员工对老同志的关爱,流淌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体现着国机“和”文化的精神。

    2007年的大年初一,我虽然没能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但对我来说,这个大年初一的夜晚,却是别样的温暖和难忘。苏美达 严开德

    春节回家

    那年的春节回家路,真个让我刻骨铭心。
那是上个世纪末的某个春节前夕,我抱着5个月大的女儿,带着媳妇,朝位于西南某个城市的我的岳父岳母家出发。

    这是我这个做女婿的第一次回老丈人家过年。到了火车站,看到严重超员的卧铺和硬座车厢,我和妻小艰难登上了同样人满为患的餐车。此刻餐车里,没有一寸“土地”是闲置的,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个立足之地。女儿被我绑在胸前,媳妇站在我的面前,护着女儿,唯恐小家伙被挤到。列车就这样开动了。

    漫长的10个小时过去了。我怀中5个月大的女儿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撕心裂肺地哭叫起来,哭得我又心疼又难受。孩子的哭声引起了一位列车员的同情和关注,他努力地从人墙中挤过来,告诉我20分钟后有一位卧铺车厢的客人将到站下车,然后他大声地对周围乘客说:“我跟这位抱孩子的年轻父亲非亲非故,只是这孩子太需要离开这里。”他的话没有引起其他乘客丝毫的异议,不一会儿,在列车员的疏导下,我的媳妇抱着女儿朝卧铺车厢艰难地挪去。顿时,我心中的一块巨石落地。我望着那个好心的列车员,感激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他分明读懂了我“送”给他的那份感激和敬意。他淡淡地挥挥手,转身离去。就是这件事,让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雪中送炭为什么比锦上添花来得更加温暖和真实。难忘啊!

    然而我还必须“种”在餐车车厢里,艰难等待旅行的结束。就这样,在我“远离”妻小10小时之后,火车终于到站了,这10个小时,就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下了火车,已是大年三十的上午10点了。抱着孩子,带着行李,我们辗转来到长途汽车站。是的,我们还要乘坐六七个小时的长途班车才能回到家。

    我们总算搭上了长途班车,开始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着前行。眼看就要到家了,偏偏又在前面不远处发生了交通事故,汽车排成了长龙,绵延好几公里。虽然归心似箭,但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等待。寒冷、饥饿、无奈、愤怒……种种感觉在心中交织翻滚。耗在车上,我痛下决心,今后绝不随大流——春节回家。

    4个小时后终于通车了,等折腾到家已是晚上9点。虽然平安到达,但我们一家三口却累得浑身瘫软,丰盛的年夜饭也无法引起我们的兴致,草草地咽下饭菜,匆匆洗漱睡下了。

    接下来的几个春节,我一直对回家过年心有余悸。我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成功阻止了媳妇春节回家的“企图”。

    但是,这几年,我不随大流回家过年的想法,却在心底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也许是心中对长辈日渐苍老的容颜越来越浓重的牵挂,也许是已届不惑的自己对亲情越来越丰富的体味、越来越深厚的眷恋。是啊,有什么能比春节回家团聚更温暖而重大?看看每年春节前,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即便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真是父老亲人一相逢,便抵却风餐露宿无数。几千年来埋在中国人心里的家国思想是多么的深厚,家就是母亲所在的地方,家就是心灵的港湾,家就是心中的圣殿!如果哪天中国人春节都不回家了,那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春节——回家,永远是一座温暖的桥梁,更是一条中国式的亲情“朝圣路”……一年又一年,寒来暑往,春节——回家,我原意跋涉在路上。桂林电科所 赵海峰

    别样除夕夜

    2009年的除夕,我在安哥拉项目现场。
记得除夕那天是个星期日,我们项目部被海关压了三个多月的集装箱,终于可以清关了。大家深深地松了口气,这个消息无疑比过年还要振奋人心。

    但是高兴劲儿还没过去,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星期天租不到装卸车,雇不到工人,使清关工作无法继续。如果耽误了清关,货物就不能如期运至工地。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在年三十儿这天打场清关保卫战。项目经理邢国有和执行经理刘志彬一声令下,项目部全体人员集合,全速奔向海关。

    在安哥拉的毒日头下,我们开始手扛肩挑清运货物。汗水流了一遍又一遍,胳膊麻木了,手磨出了血泡……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喊疼,大家齐心协力,蚂蚁啃骨头,硬是把整个集装箱的货物全都清了出去。

    回到驻地已经是傍晚时分,饺子没有来得及包,除夕夜的酒和饭菜没有来得及准备。但是不要紧,工作任务完成了,心里畅快,吃什么都香!片刻,一锅香喷喷的热汤面就上桌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面条,其乐融融。

    入夜,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早已筋疲力尽,于是早早歇下。对了,那个除夕夜,我睡得好香啊!

    中国成套 白景明

    春节遐想

    临近春节了,我已经嗅到“年”的气息。大街上的红灯笼越挂越多,门上的“福”字越贴越多,大包小包的年货越买越多,“回家过年”的话题也越说越热烈。我被这浓浓的年味儿感染着,幸福感油然而生。又是一年喜庆时!紧张忙碌的耕耘之后,终于到了收获喜悦和放松心情的时候。

    回首记忆中的三十余个春节,点点滴滴浮现眼前……上世纪70年代,5岁的我牵着妈妈的衣襟在寒风中和不相识的人分买一挂鞭炮;80年代,春节前家里新添了14寸的黑白电视机,可以在自己家里看“春晚”了;90年代,第一次用手机传递新春的问候,年夜饭也第一次搬到了饭店里面;千禧年的春节虽没有爆竹声声,但赵本山的一句“你脱了马褂儿我也认识你”让千家万户笑声一片……2009年春节,爆竹声中,我们仿佛又看见了奥运开幕式上腾空的灿烂焰火……

    生活在这和平、安定、富足同时也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虽然,有时我们也会抱怨太多的加班,也会担心孩子的教育,也会为房子问题揪心。但是,我们同样明白和理解自己背负的责任。历经几个世纪的落后,我们正在奋起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我们不得不承担更多。但一代代人的付出,必将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生活。

    刚刚听说今年的春节已到“六九”,“五九六九抬头看柳”。啊!又一个春天就快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又一年,我们辞旧迎新,共享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和祥和;一年又一年,我们奋发图强,共迎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那些过去的春节沉淀在记忆中,一个比一个值得回味;而那些未来的春节,我相信,将一个比一个更精彩。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