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现在社会上俗称的80后,是一直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二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时代先锋,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开始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
作为80后大军中的一员,我的成长过程没有太多的波折和特殊经历,虽然已经接近而立之年,对社会也未作出任何突出贡献,只是这无数80后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因此,我的成长历程也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意义。
建国60周年,前30年是属于父辈的回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这是国家实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拓展的30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已经起跑、开始奋进。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首先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经济生活变化,莫过于衣、食、住、行和通讯方面的变化了。
小时候穿的衣服不是父母做的,就是别人家里孩子穿不上的旧衣服。那时的孩子们每年若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感觉要比现在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一样幸福,故“过年穿新衣”成了那个时期每个小朋友都有过的企盼。家长往往把一件衣服尽可能缝制得宽大一些,让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尽可能多穿几年,实在穿不成了就缝缝补补再退给小一些的孩子穿,衣服的颜色也比较单调,以灰、蓝、绿三种为主。而现在,各种品牌服装专卖店遍布四街八巷,商厦中品牌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们对服装不仅仅追求样式新颖,更多的开始有了对品质的追求。

(30年前,街头只能看到灰、蓝、绿几种单调的颜色)
30年前,“吃”只求饱。那时候我在家里,妈妈给我烧的菜,大多是自家腌制或是自留地里种的各种时令蔬菜,因季节不同,品种也不一样。有青菜、白菜、丝瓜、萝卜等。为了让家人在冬季也能吃到可口的蔬菜,父 母可谓费尽心思,冻豆角、冻茄子自然不可少,有些储存方法甚至更为奇特,由于父母在医院工作,有很多用过的葡萄糖玻璃瓶,大人们把西红柿切成条,封在瓶子里,然后用蒸锅蒸,

(过去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已经成为收藏爱好者竞相收藏的纪念品)
这样处理后的西红柿可以一直保存到第二年春天也不会坏掉,冬天的时候取一点炒菜或是煮汤,味道一样的鲜美。后来上学,在学校食堂用餐,吃得够“奢侈”的,有红烧肉,也有猪蹄炖黄花菜,还有其它蔬菜,各式各样,吃得饱饱的。几年下来,体重疯长。现在我用餐,就不能再大口大口吃肉了。因为前些日子公司体检,各项化验指标有点高,得的是“富贵病”,现在只能讲究吃“好”。这个“好”,不是吃“贵”的就是好,而是要讲究低脂肪、低胆固醇,低残留,甚至越素越好。现在食品要讲究生态的、无污染的、营养搭配合理的。在温饱无忧的今天,吃的要求相对要“好”些,要吃出健康。
我出生在农村的土炕上,建房子的材料全都是泥巴和稻草,标准的土坯房。记事后随着父亲的单位从村子里搬迁到一个县城周边的军工厂附近,那时的居住条件也非常艰苦,一家四口人住在20几平米的房子里,做饭用的是公用厨房,卫生间在室外。为了节省空间,父亲自己动手给我们兄弟二人做了一个上下铺,即使这样,屋子里除了父母的双人床和我们兄弟二人的上下铺,似乎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单位的领导做出一个影响我们一代人命运的决定,将单位整体搬迁到长春市,我们家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最大的变化就是父母和我们兄弟俩有了单独的房间,虽然依旧是那张双人床和上下铺,但是生活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现在,我和哥哥都已经组建了各自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父母也在几年前从原来57平米的房子里搬到将近100平米的新房子。年初的时候,在我们兄弟俩的坚持下,父母将房子重新装修,看着老人能够安享生活是做 子女最大的幸福。

(我出生的土坯房,如今已经接近废弃,被现在的房主人当作仓库)
再说行吧。交通工具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年马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自行车,有摩托车跑,但多是邮电局送信件的,个人买不起摩托车;有小汽车跑,都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才能享用的,与平民百姓无缘。公共汽车不但少,而且也很不方便。寻常百姓家,能搞到了一张购车票,买辆新自行车,就要感谢上帝了。要说谁家有几个上班的,每人有辆新自行车,就会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就会有人说:看,这家已经是“小康了”。如今的马路上,真可谓车水马龙,各种国内外品牌的小轿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年初的时候,我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成为时下流行的有车一族,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而随着汽车这个交通工具的普及,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设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随 家人回老家探亲,需要坐5个小时的客车,再换2个小时的牛车才能到达,如今我已经可以开着我自己的小轿车,飞驰在平整宽阔的公路上,飞回我记忆中的快乐老家。


(时任大队书记的曾祖父,30多年前带领当地村民修建的老桥和老路,如今国家已经重修了高等级的公路和桥梁)
通讯工具的变化就更是日新月异。上世纪80年代的手摇式电话,让人和外界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的边远山区,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在上世纪90年代,腰间跨着BB机的俊男靓女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一个人手里都有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可以通话,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30年的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也让我们作为中国人而扬眉吐气。接下来的30年是属于我们80后一代创造价值,实现自我的舞台,再过30年回首今朝,自当另有一份情怀激荡在美好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