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院:坚守农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使命

来源: 时间:2021-11-03

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刘小虎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机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论述精神,按照 “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和集团战略及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集团 “十四五”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农机院将坚持推进农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围绕“1346”总体战略,以价值创造为中心,致力于行业服务、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农机行业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驱动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努力打造农业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 

  一、科技创新赋能农机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新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农业科技创新以及物质装备支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作为国家级农业装备科研院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应勇担使命,勇立潮头,围绕乡村振兴、制造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兴院强院之本,努力打造我国农业装备行业的战略策源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数字赋能中心、产品辐射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升级版”。 

  坚持对接集团战略和推动行业发展相结合。“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农机智能化水平、提升了农机行业创新能力,构建了我国自主的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体系,有效支撑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对“十四五”,要以国际视野和标准,充分发挥国家智库优势,积极为国家和集团战略需求提供智力支持。以提升进口替代型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性能与可靠性、突破卡脖子引领性重大技术与产品为目标,聚焦于采棉机、青饲料收获机、秸秆与饲草收储装备、高速精密播种施肥复式作业机等典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品,建设智能农机创新、试验检验与云服务平台,提升智能农机装备生产基地制造水平,为行业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占据行业科技“制高点”。 

  坚持自我攻关与开放协同相结合。坚持自我攻关为主,把握研发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着力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基础能力建设,谋划高水平重大科研攻关平台建设,在产业基础技术和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攻关能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攻关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学会协会、标委会等体系优势,坚持系统观念,集聚行业优势资源协同科技创新与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现重大成果产出,打造科技攻关“重地”。 

  坚持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以解决当前产业技术亟需为出发点,针对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技术攻关,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同时准确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部署,重点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标准制修订、技术成果转化、信息与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注重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前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快速缩小与国外领先水平的差距,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二、构建科技与产业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坚持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产业,要在战略落地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有序,打通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的发展通道,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优势。传承科研基因,发挥好中央企业在科研中的“国家队”作用,围绕打造国家农机行业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一流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两级三层四体系”的创新组织架构,围绕重点机型、核心部件和卡脖子技术,主导实施落地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突出科技产业化支撑效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发挥领跑者的行业作用,以大型、高效、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为方向,做到战略引领、技术引领。明确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强化对集团、行业科技研发和服务的支撑能力,把市场需求与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新与服务、高端装备、农业工程三大主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稳步推进“科技产业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方向引领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网络。重点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打赢种业翻身仗、丘陵山地农机化等区域性特点,加强央地战略合作和区域联动,强化重大成果集成示范和应用转化,形成系统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同战略格局。布局国际前沿农业人工智能科技,协同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成立国家-省-市共建唯一智慧农机装备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在农业传感器、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流现代农业前沿技术策源地。 

  坚持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引领。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内容,布局从农机研发制造、鉴定检测、田间作业、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系统,培育智能数据应用产业化平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加快农机合作社作业信息化管理云平台、农机装备智能测控与云管理平台升级服务;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打造农业生产信息互联互通线上交互工具,形成完善的全程作业监管云服务,深入开展农机数字化服务,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农机产业的深度融合。在集团与吉林省全面战略合作的支撑下,自主研发的保护性耕作监测终端远程监管设备在吉林已累计监测服务1600多万亩。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以市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攻关目标,强化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与机制,汇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规划咨询、工程承包、园区运营等科技及产业优势,着力在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方面提升国家实验室研究成果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转化服务能力,强化技术服务产业化水平。 

  三、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改革创新+资本运营”为主要驱动力,努力改出新活力、改出高效率、改出好机制,聚焦提质增效、聚焦对标一流,形成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间的良性循环。 

  深刻理解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进“三基建设”,把纪检监督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三不”一体,支撑引领企业改革发展。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治企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系统谋划推动制度改革走深走实,确保建成适合公司化企业发展需要,体系完整、流程完善、随用随查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体系,优化管控模式,提升管理效能,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发挥“改革+资本”的核心驱动力。改革创新和资本运营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战略举措,加强内和外联,用资本运营的思维指导产业运营。不断强化对内资源优化整合,巩固和提升内生增长,提升综合效益;积极有效地畅通资本市场,稳妥实施外延式发展,择机对市场前景好、市场化程度高、优势显著的产品和服务实施对外投资、资本运作,逐步形成科技创新、服务提升、产业发展与资本运营相融递增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 

  优化资源聚力优势业务。推进农业装备板块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先做减法,再做加法,集中优势做主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增加资产经营效率。以规划咨询为引领推动农业工程业务协同联动,打造“工艺+设计+产品生产”的EPC模式。发力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全程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将分类推进发力资本市场,扶持与推进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融合科技与资本的力量,释放活力,推动产业运营模式创新。 

  培育打造行业战略科技力量。人才优势是科研院所本质优势,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者为本”,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动力,积极推行科研任务“揭榜挂帅”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让一批年轻“首席”“80后”所长挑起大梁。实施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持续推进中国农机院研究生院建设发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着力在收获技术装备、种苗繁育装备、智能农业机器人、农业传感器等方向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面对无限发展的未来,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农机院将秉持“播种绿色、收获健康”的美好愿景,坚持“推动中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使命担当,锚定新目标、谋划新蓝图,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接续奋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