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成就

中华轴承科技之星之升起

发布时间:2009-09-28 作者:
 
寒暑易节,风雨兼程,洛阳轴承研究所脚踏时代前进的节拍,在盛世中迎来了建所五十一年的华诞,同时也迎来了国庆60周年的盛典。洛阳轴承研究所为伟大祖国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几代轴研人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已具有雄厚的滚动轴承综合技术研发实力,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高、精、尖、特、专”轴承及相关产品制造能力,已建设成蜚声国内外的国家一类大型综合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五十一年来,轴研人在发展中追求卓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洛阳轴承研究所从小到大,经过“科研事业――科技经营――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跨越式发展,由一个单纯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发展逐步建成为一个产权清晰、研发与产业完整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转制科研院所的优惠政策,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经营业绩取得持续增长,成为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河南专利工作示范企业、河南省专利申请20强企业。2007年出席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高新技术工程表彰会,荣获“突出贡献奖”。在洛阳轴承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季,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题写了“用高新技术牵引企业跨越发展”的题词。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同志还亲笔挥毫题写了“中华轴承科技之星”金光闪烁的题词。
回顾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世界的一大盛事。在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展开轴研人走过五十一年的历史画卷,抚今追昔,瞻望未来,令人心潮澎湃。
五十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洛阳轴承研究所的发展壮大而言,却是极不平凡且又十分难忘的岁月。五十年一来,洛阳轴承研究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始弱到强,经过艰苦创业、深化改革、体制创新,不断高歌猛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较强科技实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一类综合性的研究所和科技型企业。经过五十一年的风雨磨炼,在洛阳这方热土上留下了几代轴研人的汗水和艰辛,洛轴所的生命力持久弥新,影响力经久而盛。
五十一年来,洛阳轴承研究所心无旁骛,始终秉承出成果、出人才的宗旨,承担推动轴承行业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奉献,不断树立了自己的新形象,日益拓展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因而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五十一载流金岁月助推行业发展,新世纪精彩华章再绘锦绣前程。在庆贺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对以往的光辉历史进行回顾,对将来的亮丽前景予以展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一)、艰苦创业,志存高远,把轴研所建成亚洲乃至远东第一流的研究所
1957年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贯彻实施,为我国轴承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轴承工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后,急需有一个综合性的轴承科研机构对行业共性的和基础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对轴承产品图纸进行集中统一设计,对行业技术标准,进行统一编制,促进轴承工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催生了洛阳轴承研究所。
当时的一机部根据国家第一个长远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所属的哈尔滨轴承厂主导设计科基础上,于1957年10月开始筹建洛轴所。1958年6月9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发文批准,同意成立轴承研究所。当时赋予她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科研工作以技术开发为主,相应开展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事滚动轴承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和行业报务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所的“先导、攻坚、中心、参谋”作用,为轴承行业发展新产品、改造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制造技术水平、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不断也提供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1957年10月,筹备人员由北京抵达洛阳,开始了异常艰苦的筹建工作。当时的筹建处只有几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周围是一片杂草麦田,条件十分简陋,环境很是荒凉。为了尽快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工作,所领导提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发扬“白手起家、土洋并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高扬“劳动建所,扎根洛阳”的口号,极大鼓舞了职工开始创业的劳动热情。那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据老一辈拓荒者们回忆,自己动手拆旧墙、挖地基、运砖瓦、砌围墙、干小工、搬设备、调机床、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和劳动,几乎没有星期天。那时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出力,一样流汗,大家因陋就简,把破旧的浴池改造为试验室,饭厅改建为仪表轴承试验间,又建起了南北试验楼和1#、2#宿舍楼,就是这样边基建边搞科研。1958年5月之后,又先继从全国九省市18个单位共调集来7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建所初期的建设,从而加快了进度。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职工虽然啃窝头,不少人患肝炎浮肿,但劳动建所的锐气不减当年,对未来的憧憬始终励着人们,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奋力拼搏,打开局面早出成果。时至今日,这些建所元老们每每忆及过去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轴研所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房都咫尺天涯有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因工作关系早已调到外地的一些老同志,仍与母所息息相通,频频思念,难忘对轴研所的眷恋之情。
艰苦的条件,可以磨励人们的意志;明确建所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劳动创业的气慨。建所初期,我所首任所长王唤生就代表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要把洛阳轴承研究所建成中国轴承工业的技术中心,建成亚洲及远东第一流的研究所”的构想,这是很有气魄和战略眼光的。这一构想,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日后轴研所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引领作用。
辛劳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建所短短几年,我所就完成了一批科研课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204防锈油、空气轴承、3~6万转/分电主轴、高速接触疲劳试验机、第一批轴承产品微型轴承E23、C6003E陀螺仪轴承、带座外球面向心球轴承等。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204防锈油是我所获得的第一项享有国家级意义的科研成果。空气轴承的研制成功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特向党中央、毛主席报捷,中央办公厅还发来电报给予高度评价和热烈祝贺。攻克C6003E陀螺仪轴承研制过程的道道难关,为所获得了第一个奖状(国家新产品一等奖)。
从1958年建所到1977年,这20年间可说是洛轴所的艰苦创业期。轴研人在全所的科研、行业服务和中试生产工作中,始终坚持急国家之所急,勇挑重担,着力拼搏,全心全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为轴承工业的技术进步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为农机、轧机、石油、矿山、汽车、电机和精密机床等主机、为国防尖端技术工程配套,研制了一批精度高、寿命长、性能各异的各种专用轴承,开拓了为行业服务的新领域;为轴承行业提供了园度仪、摩擦力矩仪等多种性能先进、适合轴承生产使用的轴承专用仪器;完成了球轴承套圈超精研机、内径磨床、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高速磨削砂轮、油石等先进工艺装备的研制;以及轴承防锈、润滑、长寿命粉末冶金模具等新材料的课题研究等等。经历长达20年的建设和发展,洛阳轴承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专业较齐全、人才较齐备、科研条件较完善、有一定科技实力和基础的面向全国的综合性专门从事轴承研究开发的科技中心。
二)、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确立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改革主体发展模式和总目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祖国大地上响起改革开放阵阵春雷。1999年在我所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当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我所的上级主管机关——机械工业部转变为国家经贸委归口管理局。国家经贸委旗下的242个国家级一类科研所经国务院批准,从7月1日起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我所转制后,进入了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成了名符其实的企业。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契机,也是更为严峻的挑战,它既标志着由事业单位实现了向企业化的真正转变,完成了事业单位的历史任务,又为我们迈向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障。2000年,在内部运行机制上,着手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准备,力求实现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转制变型是我所发展历史上又一个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所整体实力由弱变强提供了新的施展平台。
从1978年改革初始到2000年实现转制变型,这22年间可说是洛阳轴承研究所的改革开拓期,取得了令行业内外瞩目的成绩。这一时期,横跨了四个多五年计划,我所已累计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502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0项(含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8奖、并取得专用轴承和冷辗扩设备等方面14项国家专利;组织行业完成制定、修订各类技术标准354项次。我所年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可达到120~130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达30~50项;年承接技术标准的编制能力可达50~60项。这表明我所的科研成果,不仅逐年增加,而且水平越来越高,对行业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了。这一时期的骄人业绩集中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拥有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如开发了“铁路货车无轴箱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四列圆柱滚子轧机轴承”、“高速内圆磨削主轴轴承”、“录像机用精密轴承”、“单向离合器轴承”、“高纺织轴承”、“气浮动静压混合轴承及超高速空气精密轴承”等,为国家重点工程配套的“气象卫星轴承”、“火箭发动机轴承”以及“精密陀螺仪轴承”等,都具有精度高、性能好、寿命长、可靠度高等优点,有些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国家高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组织完成了“中小型向心球轴承减振降噪、提高密封性能和寿命”、“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可靠性增长与相关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攻关;完成了“变曲率凸度滚子超精研导辊设计及制造工艺”、“MBZ221精密微型半自动轴承内圆磨床”、“精密辗压工艺和设备的研究”、“ZYS881~886六种轴承专用磨床”、“高精度大功率高刚度电主轴、主轴轴承及静止变频器”以及“轴承套圈主动测量仪”、“套圈沟道粗糙激光测量仪”等工艺及装备、检测仪器课题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对于改善行业工艺落后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其中的“高精度大功率高刚度电主轴、主轴轴承及静止变频器”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并获河南省新技术产品金奖和优秀火炬计划项目三等奖;加强了基础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如“中小型0、2、6类轴承CAD应用软件的开发”。为行业提供了第一套中小型球轴承CAD系统,提高了轴承产品的设计水平。
2、取得了一批具有特色和产业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诸多的高新技术项目中,有用于航天、舰船、兵器、核工业等军品轴承;精密机床主轴承、牙钻轴承、轧机轴承、汽摩轴承;有高精、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变频器、轴承内圆磨床、超精研机、精辗机等工装设备;轴承圆度仪、测振仪等模拟试验机等专用测试仪器、设备;还有多种专用防锈、润滑油脂等等。这些都是我所具有特色、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且有些产品已畅销国内外。由此,我所被河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又是国家首批授予经营进出口自主权的100家科研院所之一单位。
3、为增强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新的条件。1993年我所顺利通过了国家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九五”期间,经机械部批准,成立了“军品轴承技术开发中心”和“机械工业部高精密轴承工程研究中心”,还通过了GJB/Z9001-96(国家军标)和GB/T19001-94质量体系认证。对于强化科研开发、加速成果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经济效益取得了大幅度增长。改革之初的1984年全所总收入仅460万元,到1987年财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至2000年财务收入已达到6043万元,是1984年财务收入的13倍多。在一般的年份,我所的财务总收入中,来自纵向科研合同经费约占14%,而横向的、自主经营收入上升到86%。这充分说明,我所经过科技体制改革,转制变型,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已初见成效,中试生产已形成一定能力,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5、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为提高。我所的改革进程及经验,曾一度在机械行业研究院所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8年我所荣幸地获得了机械电子工业部的嘉奖,徐学当所长也受到表彰。这期间,我所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授予的“全国国防军工协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被评为“部标准化先进单位”、“部八六七-Ⅱ期工程先进单位”、国家一级档案达标单位等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还有多项省市级奖励、表彰和荣誉称号。这些花环和荣耀,为我所的光荣历史不断增添灿烂的篇章,也因此把轴研所的美名远播行业内外。
三)、机制创新,跨越发展,为轴研所的未来前程绘制绚丽的蓝图
进入新世纪,我认为可以说是我所已迈进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所在转制变型提供的新的平台上已上演了一出幕幕鲜活的话剧:
1、对所主营业务进行股份制改造,大胆实施了机制创新
2001年我所为了加快改革进程,寻求新的突破,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经国机(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由国家财政部对资产评估与国有股份设置批复,并获得国家经贸委同意,以我所作为主发起人,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经营性资产,联合洛阳润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同创投资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共同发起创立了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29日在我所举行了揭牌仪式,股份公司按照公司章程依法正式运营。2002年公司成为拟上市公司。2004年,在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第43次会议上,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首发审核,成为轴承行业第六家上市公司。对所主营业务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机制创新,是以罗继伟为代表的所领导班子,带领和集中全所职工的意志和智慧,为我所的发展壮大描绘的浓墨重彩一笔。
2、组建“产业园”,为实施产业化进行了全新的战略布局
早在改革之初,我所干部职工就有一个共识,都认为要实现轴研所的跨越发展,必须冲出“四方院”,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冲出“四方院”的含义除了使科技长入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搏击之外,就是要为科技产业进行全新的战略布局。这个愿望目前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现我所已在市高新区组建了第一产业园,新建成建筑面积10057M2,基本上满足了主轴、中小型精密和微型轴承等部分的的科研、生产、生活需要。还拟建代表轴承科技新形象的总部大楼。2007年,我所又在涧西科技工业园区新购工业用地近200亩,作为第二产业园,用以发展大型及特大型轴承等产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所未来将形成所本部为研发及行业服务中心、第一产业园(公司总部所在地)及第二产业园为产业化中心的全新发展战略布局。我所将主要依托产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
3、科技创新打开新局面,知识产权战略取得了新成效
七年多来,我所科技创新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业绩:为重点主机、航空、航天、国防工程及高科技设备研制了一批精密专用轴承等高端产品。如:高速主轴单元研发、大中型风电轴承开发、数控机床主轴单元及高速精密轴承、卫星动量飞轮开发、鱼六轴承研制、“神舟”五号高精轴承配套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轴承组件开发等;高水准的轴承制造工艺及装备的研制及应用,如:PCR-80冷辗机、轴承精密辗扩与磨超成套设备研制、高速陶瓷球轴承批量制造技术开发等;高水平的轴承专用测试仪器的开发,如:数字化轴承测振仪、M695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测量仪、轿车轴承试验技术研究等等。为确保科技创新,我所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并初显成效。截止目前,我所历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已达到234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占33%。为此,轴研科技2007年入选“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河南省首批10佳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还获准成立了“国家专利交流工作站”。
4、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塑造了轴研所的新形象
2007年所成立了推进品牌战略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了品牌创新工作。当年11月,“ZYS”商标顺利地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还获得“中国商标优秀企业”、“2007中国商标节最佳展览奖”等荣誉称号,为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夯实了基础。品牌战略的推进,既丰富了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又塑造了我所的新形象。
5、生产经营再创佳绩,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
2007年全所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97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640万元,进出口总额130万美元,刷新了历史记录。据有关部门估计,2008年将再创新高,争取实现主业务收入3亿元,利润总额3500万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各项惠民措施的落实,不断地改善了民生。如增建职工宿舍、提高职工工资、加大奖金的激励力度、完成生活区暖气主支线改造、水网改造、管道煤气安装和生活区环境整治等,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
回顾我所五十年的光辉历程,既有春风得意之时,也有曲折坎坷之处,成绩来之不易。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历史阶段之后,我所已告别了青少年时代,而跨入了经验更加丰富,各方面更加成熟的壮年时期。我们既应为取得的瞩目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又应珍惜和发扬我所的优良传统,更应倍加维护我所的亮丽形象。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和部署,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方位和航向,上下一心,凝聚力量,开拓奋进,矢志不移,把国家需要,社会效益和行业效益在第一位,为国家、为行业做出新贡献。
瞻望
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所如何继续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克服劣势,规避风险,加强发展壮大,做强做大轴研事业呢?在我所八届五次职工会上吴宗彦所长兼董事长的主体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且描绘了我所未来的绚丽发展蓝图。这就是:“今后三年,要把我所及轴研科技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轴承企业集团。未来50年,我们要再创辉煌,把我所及轴研科技建设成世界轴承行业的百年老店”。轴研人重任在肩,使命神圣。我们有信心、有责任,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再造一个“新轴研”。
今天可喜的局面是代代轴研人奋斗不息的结果。早期轴研前辈一切从零开始,挥洒汗水、拓荒创业的情景浮现眼前,他们矢志报国,在艰难中磨励意志,在追求探索中勇克难关、精益求精,无私奉献,铸就成我所的光荣传统。是新老轴研人集中智慧推动轴研事业发展的飞跃。整幅画卷染目壮观,又蕴涵着壮丽的轴研史诗。全体员工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丰功永铭史册。同时,我们也难以忘怀在每一步前进中,各界人士、良朋挚友的帮助与支持,值此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深表谢意!
在新的征程中,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赋于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我们已经制定了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思路,确定了远近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正在进行以主辅分离重组改制为主的深层次体制改革,所和公司将重组为统一规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轴研团队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与各界朋友携手并肩,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为伟大的祖国鞠躬尽粹!
愿我们的轴研所日益兴旺发达,前程似锦!
愿中华轴承科技之星越升越高,更加璀璨!
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