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成就

机械工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09-09-16 作者: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它是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演变
旧中国的机械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从1846年清朝政府开办安庆内军械所算起(中国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余年时间,只有沿海沿江少数城市有一些机械修造厂,制造少量简易产品。我还记得我的父辈们把铁钉称为“洋钉”,可见当时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从制造一般机械产品到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先进大型成套装备,逐步建立成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大规模,技术水平和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机械装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通过156项建设,我国机械工业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六十年代经过三线建设,机械工业的布局基本形成,通过九大设备的攻关和研制,大大提高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迟缓。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提高了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
九十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改变了机械工业的格局,也使机械工业的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同时引进外资和合资的进程加快,与国际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我国机械工业的地位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在世界机械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按产品销售额比较,建国之初,中国在世界总额中微不足道,到1985年已达3%左右,1990年上升至4%左右。2008年迅速提高到15%左右。在国际机械工业中的位次,由建国初期的20位以后,文化大革命前为第九位,建国50周年的1998年次于美、日、德、法而居第五位,至2008年已提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日本,而高于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
许多重要产品,在解放初期产量很少或者不能生产,到2008年已有很多机械产品位居世界前列。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重要产品有大中型拖拉机、内燃机、混凝土机械、铲土运输机械、数码照相机、复印机、金属加工机床(按量计)、数控机床(按量计)、发电设备、变压器和摩托车等。居第二位的有汽车和其中的轿车(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居第三位的有金属加工机床(按销售额计)和轴承等。
我国机械工业当前发展规模
到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年总产值已经达到9074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超过2.2万亿元,机械工业产销分别增长23.43%和23.26%,其中重要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大中型拖拉机产量超21万台,同比增长12.8%;发电设备产量超过1.3亿千瓦;汽车全年累计生产934.55万辆,销售938.05万辆,分别增长5.14%和6.70%(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
在进出口方面,2008年我国机械产品进出口总值达4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1%;其中出口2425亿美元,增长25.7%,外贸顺差477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35亿美元(2008年海关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0%,对全国工业产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8.49%和63.93%(2008年数据),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3.55%,较好地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我国机械工业目前已初步具备了由世界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冲刺的基础和条件,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